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于2018年3月7日开展了调研活动,围绕如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并结合教师的自身特点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17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寄语教师: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的作用,因此教师身上肩负着责无旁贷的重任。
生化教研室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深刻讨论了如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井乐刚教授的发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以兼职班主任为例谈起自己如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对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他分别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引导大一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他们的梦想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适应远离父母、自主学习的时期。对大二学生进行规划大学生活,多次召开主题班会,找到努力的方向,最大可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引导大三的学生理性报考研究生。引导大四的学生梳理正确的择业观,对于择业中遇到的困难,与学生进行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核心功能是人才培养,作为大学教师,首先在知识上应该专业有建树,在道德品质上要更加注重,以良好的品质影响学生。
崔继哲、刘玉芬、付畅和满朝来也结合自身的科研兴趣小组,谈到如何帮助学生增强创新思维。大学阶段,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观,他们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进行知识的探索。同时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习惯,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困难,这对于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竞赛,也会增长见识,增加专业兴趣,尽早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唐老师以自身为范例,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知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上下五千年文明绵延,正是我们千百年来的传承。
通过本次讨论,教师们对于如何做好引路人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在工作中,会以优秀榜样作为自己的目标,做好学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