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婧雯、李学娴/文)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号召,全面贯彻落实学校2025年就业工作会议相关部署,进一步加强院校间合作交流,搭建好院校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发展共谋的战略合作平台,4月8日下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所长刘宝海、生物技术室主任关海涛、农药技术研究室主任陈国峰一行3人莅临我院,于理工三号楼315会议室开展交流座谈。学院院长刘妍、党委副书记高阳、副处级辅导员杨冬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陈超、遗传学教研室张延明教授出席本次座谈。



会上,刘妍对学院学科架构及其研究方向、硕士、博士培养模式、学生就业指导等进行全面介绍。此外,她基于学院在科研合作、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潜力上,进一步强调了实习、就业与科研之间的紧密联系。

随后,刘宝海对研究所科研方向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深入介绍了科研成果与人才培养的状况,以及研究所在生物技术、农药检测以及农产品检测等科研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刘宝海提出对生物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期望通过与高校的合作、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科研环境。

关海涛提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在不同阶段对人才成长的影响。他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科研合作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包括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以及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等策略。

陈国峰对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介绍了农药技术研究室发展历程、农药技术发展等相关情况。他希望院校双方能够继续深化人才引育、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建立更加长期且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张延明通过对学院近年来实习合作历程的回顾,就学生实习的具体规划、科研合作机会以及如何以实习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等问题进行交流,旨在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连,落实实习、就业与毕业论文三者结合的相关措施。

陈超在交流中指出,日常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科研思维。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应用,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为其未来投身科研奠定基础。他表示,此次交流为新一轮教学改革与应用拓展提供了新思路。

高阳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为导向,采取“现状分析—合作切入—路径优化”三步举措,切实推进产学研用工作落到实处,推动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他指出,可以通过开展联合研发科研项目,探讨协同育人与科研攻关路径的新途径,稳步执行实习与就业方针。

杨冬鹤深入探讨科研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针对联合培养博士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他希望借助良性循环的实习模式,充分发挥学院、研究所各自专长,在科研合作领域共同面对优势与挑战。

此次座谈会的顺利开展对于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学院将持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格局,拓宽实习和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