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学专业潘旭明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生物学一区TOP期刊《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期刊题为“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anaerobes within ciliate class Prostomatea by transcriptomics” 的文章。
研究背景
厌氧真核生物依赖线粒体相关细胞器(MROs)在缺氧环境中生存,而纤毛虫门(Ciliophora)中厌氧与好氧类群在系统发育树上的交错分布,为研究线粒体向 MRO 的多次独立演化提供了理想模型。前口纲(Prostomatea)传统上被认为以好氧物种为主,但近年来发现的Apolagynus和Lagynis等厌氧新属种,使其厌氧类群的 MRO 代谢机制及系统发育地位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研究意义
该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纤毛虫类群的 MRO 代谢途径,旨在揭示线粒体向 MRO 多次独立演化的趋同进化模式;结合转录组与 SSU rDNA 数据,完善前口纲的并系性(paraphyly)及其与斜口纲(Plagiopylea)等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框架;首次系统分析前口纲厌氧物种的 MRO 代谢表型差异,为阐明真核生物适应缺氧环境的分子机制提供新见解。
研究内容与结论
研究借助转录组学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深入探究原生动物纤毛虫纲 Prostomatea 中厌氧物种的进化历史及代谢适应机制,发现其 MRO 代谢具有显著多样性,且功能简化与趋同进化共同驱动了纤毛虫在缺氧环境中的适应性辐射。该研究强调了多组学方法在解析真核生物代谢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哈师大原生动物研究团队2024-2025年共发表原生动物系统和进化相关SCI文章5篇,为国内外该研究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16/J.YMPEV.2025.10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