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术水平,促进我院师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5月28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特邀上海师范大学王全喜教授、温州大学李仁辉教授于理工三号楼323室开展学术交流报告活动。学院植物学学科带头人范亚文教授、生态学教研室主任陆欣鑫、副教授张欣欣,部分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代表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范亚文主持。
活动伊始,范亚文对王全喜教授、李仁辉教授的主要科研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王全喜以“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十年建设体会——科研个体、团队集群、学科平台协同发展”为题,系统梳理了他在农业科研领域的丰富经验与多项创新实践成果,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团队合作和资源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针对品种改良、病害防治、品质提升等挑战,他提出在中草药、蔬菜种植和花卉等领域的转化思路。他指出,科研工作需要创新精神、深入实践和持续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科研环境和需求。

李仁辉在其报告中围绕“日益关注的附着蓝藻:多样性,分布及有害性”这一主题展开叙述,深度聚焦于藻类研究的多个维度。报告着重分析蓝藻水华的形态、分类特征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同时,他结合国内外在藻类毒素监测、营养管理策略以及生态修复技术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剖析藻类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生长的适应性。此外,他还强调了藻类在生态学、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并对藻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前瞻性的见解,为藻类资源可持续利用、新型污染物监测筑牢理论根基,与国家倡导的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研究科研理念相得益彰。

最后,范亚文对两位专家在学术交流报告中所分享的学术贡献表达由衷的感谢,认为此次科研活动为学院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启发。

报告会后,互动环节中两位专家热情回答与会教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并就相关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厚。

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此次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极大推动了学科高水平科研的深入开展,同时拓宽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师生共享科研经验,碰撞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