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母伟杰教授团队完成的科研成果“Identiffc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YB-1 and YB-2 from Amur minnow (Phoxinus lagowskii)”近日发表于水产领域知名SCI期刊Aquaculture Reports(SCI 2区,影响因子3.6)。该研究在冷水鱼类耐寒分子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低温胁迫是影响鱼类生理功能和生存能力的关键环境因素。为深入探究鱼类应对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选取高纬度冷水性鱼类洛氏鱥为研究对象,首次成功克隆了YB-1和YB-2基因,并系统解析了其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和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YB-1和YB-2在洛氏鱥多种组织中呈广泛表达模式,且其表达水平在低温胁迫下表现出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变化。尤为重要的是,研究证实YB-1可通过调控EGF、MMP13和β-catenin等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鱼类的低温耐受能力。

36194

YB-1和YB-2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图片

在本研究中,母伟杰教授团队完成了洛氏鱥YB-1和YB-2基因的克隆、表达谱分析及功能验证等工作,依托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水生生物实验室平台,研究团队综合运用qRT-PCR、Western blot和细胞培养等先进技术手段,深入揭示了YB-1和YB-2在低温胁迫下的动态表达规律。实验数据表明,YB-1和YB-2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对低温刺激呈现显著响应,其中YB-1的过表达可有效促进细胞增殖,从而提升鱼体的低温适应能力。这些创新性发现不仅阐明了YB家族蛋白在鱼类低温适应中的关键作用,也为环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12739

YB-1过表达和敲除后EPC细胞中

YB-1、EGF、MMP13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图片

该研究不仅为冷水鱼类的耐寒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还为未来设计更精准的分子育种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进一步利用这些基因的功能特性,未来可以开发出更具耐寒能力的鱼类品系,以应对气候变化对水产养殖业的潜在威胁。

论文链接:

http://dx.doi.org/10.1016/J.AQREP.2024.101973

上一条:【生科科研】母伟杰教授团队揭示洛氏鱥应对急性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和分子调控网络 下一条:【生科科研】东北小鲵在中国东北地区潜在适宜分布区的预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