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教师风采 >> 正文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的通知》要求,落实《关于开展哈尔滨师范大学“我的育人故事”系列活动的通知》,持续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引导广大教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经评审专家评审,我院共三位教师的四项作品获奖。其中,“我的育人故事”优秀案例一等奖苑泽宁、二等奖金晓霞、三等奖井乐刚,“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优秀案例视频二等奖金晓霞。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推出“我的育人故事”系列推送,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个人简介

苑泽宁,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芳香植物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植物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植物生理学会会员、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成果: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厅和校级项目10余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3项。发表SCI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发明专利1项。荣获黑龙江省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学会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学优质奖二等奖,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一等奖等。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等各级学科竞赛30余项获奖。获得“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赛优秀指导教师。

那片紫色花田里的青春答卷

我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也是寒地薰衣草创新实践团队的创始人。团队自2015年成立以来,我们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在寒地薰衣草研究与实践的画卷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寒地幼苗绽芳华,创新沃土育新篇

团队的第一批成员是2015级生态学专业的5名同学。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一个女孩手里捧着一盆萎蔫的薰衣草苗:“老师,我们想让这种花在东北安家。”学生们深知,在高寒地区培育薰衣草并非易事,但探索的热情与科研的使命感,让他们在无数个日夜穿梭于实验室与试验田之间,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反复试验,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幼苗,不断调整培育方案。终于,我们成功培育出适应寒地生长的薰衣草品种。当初稚嫩的梦想在松花江畔扎下深根!

学术深耕结硕果,科研育人谱华章

随着薰衣草的绽放,我们的科研团队也不断壮大,成果不断突破。记不清在多少个斗转星移的夜晚里挑灯夜战,孩子们把实验室当成了第二个宿舍,终于在薰衣草抗寒分子机制研究上有了重大突破。以第一作者在《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16篇论文,这些成果揭示了寒地薰衣草抗逆机理,为高纬度地区芳香植物研究填补了空缺。围绕成果转化,团队研发8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并主持完成10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依托科研实践,有2人获推免硕士、4人考取博士,多人次获得专业奖学金,就业率达到100%。

赛场争锋显锋芒,实践砺剑铸英才

2017年,团队带着科研成果首次参加创新竞赛即获得优异成绩,评委惊讶于这群东北孩子竟能培育出耐寒新品种,更惊叹他们整理的分子机制数据。从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到“挑战杯”系列赛事,再到“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团队成员们凭借丰厚的成果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思维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一路过关斩将。

团队总计荣获36项奖励,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1项,校级7项,各级各类奖项均荣获“一等奖”“金奖”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让人难忘的是在备赛期间,他们常常在深夜反复打磨方案,不断优化细节。每一个数据的精准呈现,每一份报告的精心撰写,都凝聚着所有人的心血与智慧。在赛场上,我看到他们自信满满地展示研究成果,与来自各地的优秀团队激烈角逐,在历练中成长。这些竞赛经历,不仅提升了团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更让队员在与同行的交流碰撞中,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创新灵感。最让我骄傲的不是他们捧回的36个奖状,而是见证着这群孩子的蜕变!

服务社会传馨香,情怀深耕润四方

走出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也是我带领学生们不断实践的重要环节。团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参与“三下乡”活动,其项目被评为省优,2人荣获“先进个人”。在校园内参与策划“情系薰衣草,传递生态情”主题党课和劳动教育团日活动,通过田间管理、精油提炼等环节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通过“双创经验分享会”带动大学生,提高其创新创业积极性。

在师创空间筹备创意市集那些日子,工作室永远飘着薰衣草的馨香。孩子们自己设计包装、计算成本,把实验室成果变成香囊、枕垫。有个下雨天,我看见他们撑着塑料布保护展台,身上衣服都淋透了,却把产品护得干爽整洁。这种固执的认真,或许就是科研火种最好的传承。寒地薰衣草相关事迹受到新华社、黑龙江交通广播和《生活报》等媒体的深度报道,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与感恩。我们对一路支持和助力团队发展的所有人表示衷心感谢。

十年间,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团队成员。2025年,新一茬薰衣草依然绽放,几个2024级新成员蹲守在实验田记录着数据,阳光给他们年轻的轮廓镀上了金边。

这片紫色花田里生长的,从来不只是植物。毕业的孩子们带着薰衣草坚韧的品格走向广阔的天地,新生力量正在积极攻克新的课题。我时常想:“在冰天雪地绽放独特的紫色浪漫。”这大概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用一颗心点燃另一颗心,用一个梦想滋养更多梦想。

上一条:【师德师风】我的育人故事一以爱为舟,助梦科研(二) 下一条:【生科教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新课试讲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