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哈尔滨师范大学
校宠出没!梦溪湖畔“飞行课代表”大揭秘:学霸鸟竟自带才艺展示?
每天清晨当我们尚在酣睡时,
校园里的“飞行课代表”们
早早梳理好羽翼,
开启了它们的小日常。
这群覆羽的“小学霸”,
在树杈上对着曲儿,
逗着趣儿,
轻盈妙曼地显摆身姿。
碰巧,你可与它们中的一员会上一面。
它们落在你面前,晃头点脑地瞻上你一眼,
你也得一个宝贵的瞬息赏它一臾。
其实你已闻它的歌声,
只是难以留意,熟而不识。
今天就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近他们吧!
刘鹏教授,任职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注于动物学、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羽翼轻盈舞碧空,鸣声清脆唤春风。在黑龙江省第44届“爱鸟周”即将到来之际,刘老师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校园中春季常见的鸟类。
环颈雉
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属于鸡形目雉科鸟类,陆禽,俗称野鸡、雉鸡,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中较常见,为留鸟,多在地面上行走和取食。雌雄颜色差别明显,雄鸟羽色鲜艳,有白色颈圈,尾羽长而具黑色横纹;雌鸟颜色暗淡,无白色颈圈,尾羽比雄鸟短。雄鸟鸣声响亮而短促,通常为“gou-gou-”两声,不知道大家在校园中有没有听过呢?

雄性环颈雉

雌性环颈雉
雀鹰&长耳鸮
雀鹰(Accipiter nisus)、长耳鸮(Asio otus)分别为隼形目和鸮形目的鸟类,均为猛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校园里面数量较少,但是在生态系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雀鹰眉纹白色,喉具褐色纵纹,下体具褐色横斑,主要在白天活动;长耳鸮具面盘和突出的耳羽,主要在夜间活动。两者均为肉食性,捕食小型啮齿类和鸟类。

雀鹰

长耳鸮
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
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和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为䴕形目的鸟类,攀禽,在校园中数量不多,均为留鸟。大斑啄木鸟头顶黑色,背和两翼黑色,肩部具1个大的白色斑块,下腹部至尾下沾红色;灰头绿啄木鸟头后和颈部灰色,背和翼上覆羽绿黄色。宁静的早晨,啄木鸟用喙敲击树干发出“咚咚咚”的声音萦绕在师大校园内,森林医生正在辛苦地工作呢!

大斑啄木鸟

灰头绿啄木鸟
灰喜鹊&喜鹊
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和喜鹊(Pica pica)都属于雀形目鸦科鸟类,鸣禽,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中,两者均为留鸟,但灰喜鹊较喜鹊数量更多,更为常见。喜鹊的体色为黑白两色,灰喜鹊的体色以灰白色和灰蓝色为主,头顶黑色,很容易被大家认出来。它们属于伴人鸟类,常在树枝上停歇,在树林里穿梭飞行,叫声沙哑,声音较大,大家在校园里走路的时候,多抬头看看树枝,再仔细地找一找,可能就“抬头见喜”了。

灰喜鹊

喜鹊
目前,校园中其他常见的鸟类还有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麻雀(Passer montanus)、大山雀(Parus major)、旋木雀(Certhia familiaris)、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金翅雀(Chloris sinica)、黄雀(Spinus spinus)、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红尾鸫(Turdus naumanni)、棕眉山岩鹨(Prunella montanella)、普通䴓(Sitta europaea)、太平鸟(Bombycilla garrulus)等。随着气温的升高,更多的夏候鸟开始从南方迁徙,返回至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进行栖息和繁殖。届时,校园内的鸟类多样性将得到显著的增强。
欣赏一下“ta”们的大头照吧!



(由左及右分别为:黑尾蜡嘴雀、黄雀、红尾斑鸫、普通䴓、太平鸟、田鹀、山斑鸠、麻雀、大山雀、旋木雀、黄喉鹀、金翅雀)
校园鸟巢保护活动
为了给洞巢鸟类提供更多的繁殖场所,在学校领导、后勤管理处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自2023年5月以来,已在校园科学布设人工鸟巢351个。持续监测结果显示,已有27.64%的鸟巢被鸟类有效利用,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如果同学们看到悬挂的人工巢箱有被鸟类利用的迹象,请及时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联系!


校园鸟类“研学”
以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内的鸟类作为研究主题,刘鹏教授及其团队带领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兴趣小组和创新团队,通过望远镜观察、红外相机监测等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探索,相继发表了《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内黑眉苇莺和红尾伯劳的巢区配置》以及《红尾伯劳的育雏行为及雏鸟生长》等学术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鸟类多样性调查”项目成功获批为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校园资源探索科教融合式动物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亦获批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同时,创立“万物之生”公众号,对校园生物多样性进行科普宣传,并开展校园野生鸟类救助工作。



校园鸟类多样性之丰富,
得益于校园内良好的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鸟和谐共生,
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秉持生态文明的理念,
共同营造美好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