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科研风采 >> 正文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鹏教授、刘婉丽讲师和崔罗鑫博士研究生参与的,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杜卫国研究员(现复旦大学教授)和孙宝珺研究员团队领导开创性建设的跨纬度半自然人工气候控制与实验系统(Semi-Natural Climate Chambers Across Latitudes,SCCAL),成果以“The Semi-Natural Climate Chambers across Latitudes: A Broadly Applicable Husbandry and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Terrestrial Ectotherms under Climate Change”为题,发表于综合性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SCI 1区TOP,影响因子:14.3)。

气候变暖已经对动物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揭示动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受气候变暖的威胁程度尤为重要。因此,建立适合用于探究动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生态学实验装置极为迫切。该论文阐述了SCCAL系统构建的重要性,该系统将为研究小型动物的行为学、生理生态学以及纬度适应性提供坚实的研究平台。此外,SCCAL系统亦将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进行动物种群监测、调控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关键的实验基础。

8E69

在本项研究中,刘鹏教授团队主要负责高纬度半自然人工气候控制与实验系统部分的实验、运转和维护。该系统位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教创新园,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同建立,目前共建有半自然围栏16组,由外围地基、捕食者隔绝网和不锈钢板等结构组成,总占地面积为300m²。

24233

高纬度半自然人工气候控制与实验系统内部实景照片

5513C

在高纬度半自然人工气候控制与实验系统中开展的

动物饲养、繁殖等相关实验

实验证实,当前SCCAL系统设定的温度、湿度及光照等环境因子,能够确保高纬度蜥蜴的胚胎发育速率和孵化成功率、幼体生长率和存活率、成体存活率以及繁殖特性等,既能够反映野外自然种群的相应特征,又能在实验控制的参数范围内展现出对环境因子可塑性的响应。因此,SCCAL已被证实为一种便捷、稳定且资源高效的人工气候控制与实验系统。利用SCCAL这一创新性基础设施,未来我们能够设计更严谨的生态实验,以揭示小型陆生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验证适应性进化的创新理论。

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自2019年以来,刘鹏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合作发表SCI文章5篇,其中一区TOP论文2篇,二区论文3篇,累积影响因子33.0。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托于该系统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5人,申请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项目1项,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创新攀登计划项目1项,在充分利用校园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科研探索与育人实践的深度融合。未来,SCCAL系统的拓展应用将助力构建气候变化下高纬度高寒地区动物多层次响应预测模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持续推动我校创新型动物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

下一条:“科研领航,守护校园生态”——学校媒体报导我院动物学刘鹏教授及其团队实践

关闭